第(2/3)页 那不过是旱地而已,一亩地的年产值也就一千多元,十万就相当于几十年的产值。一夜暴富做不到,但也不算很差。 见两位最大“业主”都同意了,大伯公张大正接着说第二件事。 “然后,我再说个事,相信有些人也听说了,阿华准备买第二艘船。这一次,他要挑六个人……” 没等张大正说完,现场就闹哄哄的。 “安静,吵什么吵?名额先给家庭困难的。都别急,以后还有机会,你们就不要去烦阿华了。我来点名,兴业家的阿哲,兴阳家的星仔……” 大伯公一连点了六个年轻人,都是家庭稍微困难些的。 “正伯,我家也不好呀!我爸天天吃药,建房子欠了一屁股债。” …… 一时间,大家开始比惨了。 张大正脸都黑下来,一拍桌子:“干嘛!都想干什么?哪家穷,哪家富,我不知道?在我这耍什么滑头? 我没说清楚吗?以后还会招人,先把机会让给更困难的家庭。” 接着,就是一番说教,谁不团结的,就当场批评,不留面子。 “另外,阿华托我问你们,有谁想要入股渔船的吗?十万元起步。” 这回,大家都不争了。 虽然都知道张耀华最近赚了很多,非常羡慕,但真让他们拿钱出来合伙买船,就谨慎起来。十万元起步,可不是小数目呀! “没人有胆子吗?以后要是赚钱了,就不要再说阿华不带大家发财啦!我要是听到谁嚼舌根子,你们就得小心了。”张大正扫视这些人。 其实,他能理解。 反正只要在船上干活,都能赚不少,不用承担亏钱的风险,就没必要投钱进去。 “正伯,我们说谁也不会说阿华呀!” 都指望张耀华赏饭吃呢!谁会给张耀华上眼药水?不是自找麻烦吗? “行,你们知道就好。” …… “不是让你们去看船吗?” 看着水旺和自己二弟拉了两后备箱的东西回来,张耀华很诧异:你们这是去搞采购了? “碰到以前同学,人家送的。” 张耀威提着一大捆的淮山进来。淮山在他们这里叫深薯,张耀华的老妈也种了几棵,留着过年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