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良才-《封疆悍卒》


    第(2/3)页

    林川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里已有了数。

    他和南宫珏对视一眼。

    南宫珏眼中也亮了起来。

    林川笑道:“五千两银子,我给你。但我有两个要求:第一,每月月初,你把上月的账册送过来,我让亲兵营派两个人跟着你,账目要跟他们的记录对得上;第二,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别自己扛着,随时来找我。”​

    沈砚闻言,愣了一瞬:“这、这么爽快?”

    “爽快还不好?”林川笑了起来。

    沈砚又惊又喜,猛地躬身行礼:“下官谢县伯信任!县伯放心,我定把这事办妥当,绝不让您失望!”

    林川摆了摆手:“你不必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肯为百姓办实事的心思。往后津源有什么难处,随时找我。”​

    沈砚捧着图册,又躬身行了一礼,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林川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写下“沈砚”二字。

    想了想,又在旁边注了“懂水利、有抱负、可大用”几个字。

    没想到这三县封地,竟发现了颗明珠。

    送沈砚回来,南宫珏满脸欣喜:“大人,这沈知县可真是块璞玉!”

    林川闻言笑了笑:“确实是个做事的人。之前周、吴那两个来,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前程,就想着怎么攀关系;沈砚不一样,进门没说一句虚话,全是津源的水、百姓的田,连银子怎么花,都算的清清楚楚,不错不错!”

    “大人所言极是!”南宫珏抚掌叹道,“古语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大人初掌封地,防务虽可凭亲兵支撑,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的粮税、田里的水患,终需懂民政、肯实干者料理。这沈砚既通水利,又善体民情,迁田一事,不循强取之拙计,反为百姓算收成增益之账,果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恭喜大人,又寻得良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