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文臣军议-《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1/3)页

    随着卢啸远强势争夺权力,反而把反对他的声音压下去了不少。

    心里不满是一回事,面对一个集所有兵权于一身,又得到朝廷强势支持的安抚使,敢于反抗就是另一回事了。

    从客观上说,让卢啸远顺顺当当地完成禁军整编,确实有利于利用整个北境的力量对抗北蛮人。

    那些高层将领与大官儿们的想法,普通人不知道。

    但对普通将士而言,还是真的希望能挡住北蛮铁骑。

    他们多是本地招募的兵员,自己的家人和家乡全都在附近,假如举整个北境的军队都挡不住北蛮铁骑的话,他们的家人也要遭殃。

    大家并不天真,不会奢望所有将士的家人都有机会被撤入望江城等重镇之内。

    再说,东平城的下场已经告诉他们,北蛮军队已经拥有了强攻城池的能力,哪怕躲在城墙之后,也不能保证安全。

    可是,让所有的将士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卢啸远掌握的有兵权之后,却并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摆在北边,防范北蛮大军!

    望江城外很快就贴出告示,要求所有“从贼”之人向本地官府投案,而且必须要把“贼军”的动向报知官府,将功赎罪。

    同时,地方官差开始大肆搜捕暗中与镇义营有往来的百姓与商队。

    如此突然的命令,地方官差怎么可能搞得清楚到底谁是“从贼之人”?

    因此,当这则命令真正被地方官府执行之时,毫不意外地,变成了公报私仇,或者借机抢夺勒索百姓的工具。

    只要能搞到银钱,哪个管你是不是真的从贼,是不是被冤枉的?先到大牢里好好回忆你们家里的财货都藏到哪里了。

    之前,那些官府还对镇义营的实力膨胀又畏又惧,现在有了官军撑腰,那当然要把受到的鸟气全都加诸于百姓身上。

    至于突然变老实的地方豪族,特别是平素里就跟卢啸远亲近的豪族,都自觉有了真正的靠山,行事再无顾忌。

    流民回家乡之前,他们便加紧时间,兼并土地,趁着官军前来地方,强行派出家丁,逼迫那些百姓流离失所。

    他们若是乖乖地签下契约,世世代代成为豪族的佃户奴仆倒也罢了。

    假如他们胆敢带着家人逃走,那就“太好了”!

    一顶通匪的罪名直接扣到他们头上,不仅家产田地全被没收,就连人也投入大牢,之后是生是死,就只能听凭跟豪族勾结的官府处置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