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回复楼上:醒醒,你缺的不是带锯机,你缺的是那片能砍伐的森林。” “高能预警!2:05:15安哥单手抬房梁!这不是特效!重复!这不是特效!” 李雷看着这些沙雕又可爱的弹幕,嘴角的笑意就没停过,这不仅仅是一个视频的更新,更是一场属于所有粉丝的盛大狂欢。 评论区里,无数熟悉的老粉在互相问候,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线上庙会。 置顶的热评,是一条条粉丝们自发刷出来饱含情感的留言: “安哥,欢迎回家。这半年,我们很想你。” “无需多言,一键三连,充电拉满!这是你应得的!” 往下翻,则是各种技术宅和考据党的狂欢,评论区俨然变成了一个硬核的线上研讨会。 “那台带锯机应该是Wood-Mizer的LT15,便携式里的王者了。” “楼上正解!不过我对他那台徐工XC760K更感兴趣,这算是国产重工的文化输出了吧?” “关于榫卯的处理在35:18秒那个位置,他用的‘缺口搭接’虽然快速,但如果换成更复杂的‘燕尾榫’,结构的抗扭性会更好。” 当然,有赞美和探讨,就必然有不和谐的声音。杠精,虽迟必到。 李雷很快就在评论区里,发现了一条格格不入的评论,发帖人是一个LV2的小号,ID叫“就事论事哥”。 “就这?还以为是真正的徒手呢,结果又是挖掘机又是电锯的。有这些现代设备,别说建木屋,建个白宫都行吧?标题党,取关了。” 这条评论,就像一颗投入热油锅里的水滴,瞬间引爆了评论区。 还没等李雷撸起袖子准备下场对线,无数老粉的“炮火”就已经淹没了这条评论的回复区。 “快滚,打车滚,不送。你家徒手是拿指甲盖刨地吗?笑死,典型的键盘侠,没知识就多看书,别出来丢人。” “取关了?太好了!赶紧的!双向奔赴了!你这种人,隔壁美女直播区更适合你,那里都是‘徒手’跳舞的。” “建白宫?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不带脑子,看视频不带脑子,你脑子要不用就捐了它呢?” “别理他了,九漏之鱼,看他的其他评论都是为了喷而喷,煞笔一个。” 然而,这场由杠精点燃的战火,并没有随着他的溃败而平息,反而像助燃剂一样,催生出了更硬核,更专业的讨论热潮。 很快,一条“神评”被无数人点赞顶到了最高处,发帖人是一位ID叫“伐木工的自我修养”的LV6用户,头像是一个齿轮。 “@就事论事哥,我来给你科普一下,UP主用的油锯是斯蒂尔MS881,公认的伐木神机,国内正品售价接近两万。” “你以为有设备就等于有手就行?给你全套装备,让你去阿拉斯加,你连第一棵树都放不倒。你知道怎么判断树木倒向吗?你知道怎么处理应力木防止夹锯吗?” “你知道怎么操作带锯机才能切出平整的板材吗?你连启动油锯可能都会拉伤自己。UP主展现的不是拥有工具,而是驾驭这些工具的知识和经验。” “你看不懂,不怪你,只能说明你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用石头砸核桃的阶段。” 这条评论,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带着理科生的降维打击嘲讽,瞬间获得了上万个赞。 下面立刻变成了大型“考据党”和“技术宅”的狂欢现场: “楼上正解!不过我对他那台徐工XC760K更感兴趣,这算是国产重工的文化输出了吧?有没有懂行的兄弟给分析一下性能?” “来了来了!这题我会!XC760K的亮点在于它的重载设计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特别适合林区和矿山作业。看UP主的操作,明显是老司机了,吊装原木那几下,稳得一批!” 讨论的热度甚至惊动了官方账号。没过多久,李雷惊喜地发现,评论区里出现了一个带着蓝色认证V标的ID。 @徐工集团:【感谢UP主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对徐工设备的支持与信赖!看到我们的小装载机在冰天雪地里建功立业,我们倍感自豪!已三连,这就去给UP主充电![打call]】 “卧槽!野生官方号出现了!” “徐工打钱!” “排面!安哥的排面!” 徐工官方的下场,将评论区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从最初的粉丝狂欢,到对线杠精,再到技术研讨,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 (兄弟们,29号了,月票更新了,请都砸给我吧!只能指望看到这一章的兄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