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间:12月28日,下午,洛杉矶。 地点:SB Projects公司总部,一间能俯瞰整个比弗利山庄的办公室。 斯库特·布劳恩靠在价值不菲的Herman Miller办公椅上,指尖轻轻地敲击着桌面。 从比伯的家里回到公司,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明年全球巡演路线的视频会议,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他的助理敲门进来,递上一个平板电脑。 “老板,艾莉森那边转来一封邮件,指名给您的。”助理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兴奋,“是那个阿拉斯加的男人,发来的。” “哦?”斯库特的眉毛挑了一下,身体坐直了一些。他接过平板,示意助理出去。 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封充满激动情绪、语无伦次的感谢信,或者是一封急于变现、寻求商业合作的试探信。 这是他在这个行业里,见过无数次的一夜爆红后的正常反应。 然而,当他看清邮件的标题时,他那商人般敏锐的直觉,就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寻常。 《一份来自阿拉斯加荒野诚挚的感谢—来自林予安》 这个标题简单直接,却又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距离感。 他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邮件正文。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中央空调轻微的送风声。斯库特的表情,从最初的随意,逐渐变得专注,再到一丝惊讶。 最后,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勾起,露出了一抹充满了欣赏和兴奋,如同发现顶级猎物般的笑容。 “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他低声自语道。 这封邮件,简直可以被当作一篇完美的危机公关和关系递进的范文。 首先,姿态,邮件通篇充满了真诚的感谢,却没有任何谄媚和狂喜。 那种受宠若惊的措辞,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他们作为施恩者的心理,但又保持了一个独立创作者应有的风骨。 他点开了那个名为【附件:《一首歌,一场复原,一座木屋》】的附件。 布劳恩先生: 在解释为什么《Recovery》这首歌对我如此重要之前,我想先向您讲述一段关于我和我的妻子艾莉娅的故事。 几年前,我并非像现在这样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宁静之中。 那时,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人生低谷,不仅耗尽了我所有的积蓄,让我濒临破产,更糟糕的是,随时面临着被遣返的风险。 那是我人生中绝望的时光。我感觉自己像一艘在风暴中迷航的船,失去了所有的方向和动力,一点点地被现实的巨浪所吞噬。 就在那个时候,还是我女朋友的艾莉娅,做出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 她没有选择离开,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那个一无所有的我。 我们的婚礼,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亲友的祝福,只有在市政厅里,两枚最简单的戒指,和彼此最坚定的眼神。 婚后的生活依旧艰难,同时打好几份零工。在那段靠着廉价速食度日的日子里,我偶然间,在电台里听到了《Recovery》这首歌。 说实话,在那之前,我对贾斯汀·比伯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少年成名的光环里。但这首歌,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我! 我听到的,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超级巨星,而是一个同样经历过迷失,正在深刻自省,并祈求着痊癒的真实灵魂。 歌词里那种对家的渴望,对犯错的坦然承认,以及那句反复吟唱的“Headed for a recovery”(我正走向痊癒之路),完美地映照了我当时的心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