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秋。 气候清爽宜人。 麦子也都割完了。 正是适合大婚的时候。 对于太子的这门婚事。 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 像司马光这种人,肯定不同意。 甚至,都表示如果官家不听他的,那请撤了他的官职。 因为自己的话官家都不听,那自己当这个官,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赵昕当然不会惯着对方。 欧阳修也在一旁劝。 不过如此一来,司马光倒是把欧阳修也给一起骂了。 说这些年来,欧阳修越来越不像当初的欧阳修了,已经变成官家身边的狗腿子了。 这话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欧阳修不跟司马光一般见识。 赵昕也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便对群臣道:“魏征曾说过,自打长孙皇后死后,太宗文皇帝越来越不喜欢听群臣的谏言,而且动辄发怒。以至于群臣都不敢发话。” “我不能学他这个。” “司马光你的观点很好,娶了耶律洪基的女儿,也未必能带来和平。”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你不向别人先表达出自己想要和平相处的念头,而是从一开始,就对别人敌视,那你们又怎么可能会成为朋友。” “说实话!我十分厌倦战争。” “即便我已经打了这么多的仗,而且还收复了如此多的失土。” “可我最希望的,还是天下没有战争。” “契丹人口,起码有一百五十万。” “如果不跟耶律洪基的长女联姻,你们打算怎么做?” “是想要把他们都屠光?” “是想学汉朝的北击匈奴,天下逃亡过半,还是学大唐的羁縻,只能撑个数十年?然而又不得不陷入战乱?” “我认为,他们的方法都不对。” “我希望能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尝试改变与周遭民族的关系。” “而且人家辽国,都愿意引入汉制,穿汉人的衣服,你们把自己视为是懂礼仪的人,却嘲笑一个正在努力学习汉族文化的人,说人家是蛮夷,歧视人家,说人家不配与你同朝而站。” “你们这还能称得上是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你们跟市井当中,住在城中的人,嘲笑乡下来的人是乡巴佬有何区别?” “这就是伱们所谓的礼仪?” “自古以来,所有王朝都肯定尝试过想要教化外族。” “只是……” “他们大多都失败了。” “因为古籍当中早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辽国人地产并不富裕,按估计说过,他们当然不可能知礼节,当然不可能知荣辱。” “但是……自打辽国有了燕云十六州,有了辽东之地,这些地方的粮食,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补给给草原。” “你再看,为何辽国当初能与我大宋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和平?” “还不是因为曾经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一下子变了。” “蛮夷,其实也是可以教化的。” “只是……曾经你们只给他们讲礼仪的方法,用的不对。” “人是要先填饱了肚子,才能去讲礼仪!” “大宋自己尚且还有人落草为寇,为盗,而草原一旦没有了吃的,接下来只会更甚。” “而且……草原上的人是杀不尽的。” “汉朝有匈奴、隋唐有突厥。” “你若不能与自己临近的北方蛮夷成为朋友,成为亲人,那么,接下来你们必将成为敌人,成为仇家。” “我让太子娶耶律洪基之女,这做法其实不是很必要,但是,它能给天下人释放出一种信号。” “那就是我们愿意接纳他们。” “而不是将他们视为仇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