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亲人-《靖天下》


    第(3/3)页

    虞醒也松了一口气,“按照原来的计划,准备平抑粮价吧。”

    粮价从来是季节性波动的。

    越是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价格越高。

    同样的问题,在秋收后,粮价高一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百姓刚刚收获都有存粮,反而能让百姓卖一个好价钱。所以虞醒提高价格从民间征收粮食。问题也不大。

    但是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家庭都要断炊了。

    很可能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将粮价打下去。

    这五十万石粮食。就是用来做这个的。

    而且很多也都知道,市场价格有时候更多是信心,有足够的信心在,有五十万石粮食压舱,很多时候反而用不了多少。再加上五月第一季粮食开始收,粮食危机也就算是渡过了。

    “殿下。这是臣重新绘制的滇池水利图。”张道宗说道:“按殿下的要求重新绘制。需要动用十万之众,期年之功。修滇池上游六条干流,并于滇池下游修一道堤坝。用以调节滇池水位。”

    “别的都好,只是,花费太大了一些。”

    虞醒接过《滇池水利图》,细细端详了一会儿。

    这已经是滇池水利图的第二稿了。

    张道宗的第一稿,在虞醒心目中太小家子气了。

    仅仅是疏通滇池海口。

    滇池海口,就是滇池出水口。

    从而减少滇池内涝。让滇池水位下降。从而扩充万顷水浇地。都是滇池水位退下,裸露出的湖底土地。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地。

    这其实也是元朝修建水利的思路。

    元朝修建水利工程,是考古型修缮。但凡这个地方有汉唐宋遗留下的水利工程遗址,将其修缮就行了。

    甚至形成一套理论。

    认为古人修建的已经够好了。现在我们修缮这些河渠,其利十倍。而自己新开河渠,就是自不量力。

    其实元朝并非没有修建河渠的工程能力。郭守敬也是一等一的水利上大行家,为大都城规划了水利系统。

    本质上,是元朝治理混乱。

    从上到下,对经营汉地缺乏积极性。

    他们不愿意去研究,如何兴建水利。最多修一些汉唐旧渠。

    上面没有兴趣,官僚们更加没有积极性了。

    在这种环境下,张道宗也免不了受影响。

    他之前规划的水利工程,本质上耗费并不多。

    因为耗费太多,根本不可能被通过。

    被虞醒打回去之后。而今第二版,可以成为滇池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了。

    上溯到滇池上游几条河的治理,与引水灌溉。下面到滇池下游的航道疏浚工程。调节滇池水位大坝。

    这一处大坝。

    并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天然石坝。

    滇池水出海口进入螳螂川,从螳螂川北上汇入金沙江中。

    而这一道天然石坝,就在螳螂川上。

    一道道石坝横隔在螳螂川上,拦截住螳螂川水流。

    这不利于航向,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修建堤坝,却是比较简单。

    而虞醒更是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在这里修建水电站。

    虞醒并不知道,这里就是后世中国第一处水电站。但是他一看这地形,是地势,就决定不修建水电站太可惜。几乎是老天爷已经修好,只差配一个发电机组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