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精准,而优雅!(求订阅!)-《推理诊病:大哥,你老婆下药了!》


    第(2/3)页

    紧接着,孙连涛看着林易大喊一声。

    “在!”

    “立即安排介入手术!其他人无条件配合!”

    孙连涛盯着他发布任务道。

    林易答应一声,便立即起身走出了会议室。

    于光紧随其后,跟了出去。

    “林医生,走吧,我带你去我们介入科的手术室!”

    他走到林易身边,神情严肃的对他说道。

    经过刚刚对林易的考验,他对林易很是佩服!

    一开始他对林易怠慢,是因为觉得他是一个只会动嘴、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

    但是现在他知道了,这林易是真的有实力!

    “林医生,你需要什么器械,我提前让他们准备好。”

    随后,于光又看着林易问道。

    林易稍微一思索,随后直接一口气说道:

    “16G或18G穿刺针1根、直径0.89mm、长40cm导丝1根、6F导管鞘1个、加压输液袋1套;51ml注射器3副、尿激酶5万U/支×10……..”

    “等一下,林医生,你说慢一点。”

    于光一边听着,大脑一边在飞快的记忆。

    他听着林易如此熟练的说着这些器械,更是暗自赞叹。

    来到手术室里,护士已经将何老爷子安置在了血管造影台上,并提前将器械准备好,等待着林易他们的到来。

    林易走进来之后,稍稍准备了一下,随即说道:

    “检测生命体征,准备手术!”

    随后,手术立即开始!

    麻醉之后,林易便立即在患者右侧股动脉插入6F导管鞘!

    经6F导管鞘插入6F导引管,在电视监视下选择插入左、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

    导管在林易的手中,异常灵巧!

    一番操作之后,直接把导引管插入病变侧颈内动脉。

    很快,手术便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也就是将导丝送到畸形血管内!

    因为患者的大脑后动脉已经存在血管畸形。

    所以这是手术最难的地方!

    而就在这个时候,林易直接把6F导引管尾端接Y形带阀接头。

    其侧臂与加压输液袋输液管相连,排净管道内空气泡后。

    随后,林易立即对旁边的于光说道:“于主任,调节加压输液速度,缓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给病人全身肝素化!”

    “快一点!”

    于光听到之后,立即点头!

    连忙开始着手准备。

    林易也没有闲着,而是直接用Y形阀有阀臂插入Magic-3F/1.8F!

    此刻,手术室内所有人的心都不禁提了起来。

    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导丝正在进入血栓区域!

    看到眼前这一幕,在场众人彻底惊呆了!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于光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配合林易完成了这样高难度的操作!

    可是……

    自己做了什么?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跟着林易稀里糊涂的就完成了!

    此时,电视监视下林易手中的导丝已经送到接近血栓形成的部位。

    到现在为止,溶栓手术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但刚才那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

    在场众人却都没有注意到。

    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一番操作的高深之处。

    这就是手术的难度所在。

    林易刚才的那一番操作,至少要经过上千次的历练,才能够做到!

    而此时,林易已经开始将尿激酶5万U溶于250ml生理盐水内。

    于光主动将自动加压器送了过来。

    林易却摇了摇头说道:

    “我不用这个东西。”

    于光顿时一愣,难以置信的向他问道:

    “你不用这个?那你用什么?”

    不用自动加压器,那接下来怎么做?

    他到底行不行?!

    林易伸出左手,朝他晃了晃说道:

    “用手,会更加精确一点!”

    话说完,他就开始用手加压输液泵输注!

    于光更是目瞪口呆的盯着林易。

    刚才听说他之前徒手止血,现在又玩徒手加压?!

    这……这也太猛了吧!

    因为这个环节需要十分精准,所以林易不放心自动加压,它的可控性太差了。

    毕竟老爷子的身体可不是一般人的身体能比的!

    林易心中非常清楚,只有做到精准的血管内尿激酶释放,手术才能成功!

    林易的手,就这么进行手动加压!

    一个小时滴完。

    在这整整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林易就这样一直用手精准的调控着加压。

    整个溶栓过程中,林易不断经6F导引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溶栓后再次经6F导引管造影了解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情况!

    片刻后,一名医护人员盯着电视,激动说道:

    “通了,终于通了!”

    “通了?”

    “没错!”

    此时,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电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