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当家还没发话,老爷子就抚着胡子赞扬着,“大当家,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同意啊! 秦公子学问高着呢,很多见解老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些小娃娃三生有幸,才能得他教导。” 大当家疑惑地看了赵城一眼,老爷子对他评价这么高? 他可是非常清楚老爷子是何许人也。 堪称妙手神医般的存在! 其医术之高,怕是比皇城里的那些御医,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还犹有过之! “秦公子有心教教孩子们,咱自然是求之不得。” 大当家也没多犹豫,既然李老爷子认可,他自然不会怀疑。 “那好……” 次日,赵城听从安排,去书院看了看。 他依旧住在李家,距离书院也不过三四百米。 虽然身体还有伤势,但这点距离倒是无伤大雅,如今运动静养相结合。 恢复效果还挺好。 书院重开,目前只有赵城一位老师,至于学员倒是不少,有四五十人。 寨子里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少,但十来岁以上的都帮着做家务了,没送来书院学习。 但即便这样,年龄跨幅四五岁,有五六岁的,也有九、十岁的。 男孩占多数,女孩也不少,小小丫头也有将近二十人。 赵城任教,没教论语,也没教三字经,反倒是主要教起了算学,宣传起了阿拉伯数字。 教了两天书,带病的身体没感觉到疲乏,自己则乐在其中,还忙得不亦乐乎。 后面发现主教算学不行,还是得认字,认字为主。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赵城形成了比较规律的教学方式。 每天固定教导他们一个上午,以识字为主,科普为辅,下午则宽松一点,科普为主,识字为辅。 偶尔也讲几个故事,宣传一下公平正义的世界观。 …… 赵城其实算不得合格的老师。 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来说,让他教论语,教四书五经,他是教导不了的。 最多照本宣科,或者做一些简单解释,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倒是科普、小故事等等新奇的玩意,赵城就擅长了。 老本行嘛,肯定擅长。 于是,这些东西也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帮孩子很好教,都对外界保持着相当高的好奇心。 虽然只是三天时间,赵城已经感受到古代教师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天地君亲师…… 师生关系,可远比几百年后要厚重得多。 当然了,那是普及教育的必然结果。 赵城教得很用心,也非常舒心,每天讲点道理、说点故事、做点科普,生活还挺轻松快乐。 当了七天老师后,赵城身体恢复得七七八八, 闲暇之余,还会帮着李巧珍种些花花草草,说是些什么药材啥的…… 在寨子里待久了,赵城总会遇见寨子缺粮的问题。 如今已经是三月下旬,温度回升,庄稼汉们都劳作起来了。 可再如何劳作,粮食问题还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烦恼了不少人。 赵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取出些许农作物的种子,尝试进行种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