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君侯有何要事?” 刘琦皱着眉头看向吴硕,低声道:“你知不知道,什么是清君侧?” 吴硕没想到刘琦会突然问起这个事来,顿时大为不解。 他疑惑的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吴某虽是今文学子,却也知晓《公羊》中有言——逐君侧之恶人是为清君侧……君侯言此,不知用意何在?” 刘琦轻轻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如果你是袁绍,想要寻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向雒阳进兵,你会用什么理由?” “这个……”吴硕闻言急忙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这个问题未免也太忌讳了些,让他怎么答啊? 若真是答出来,岂不证明自己原先曾思考过如何谋反么? 眼见吴硕那局促的样子,刘琦也有些反应过来了。 是自己问的有些不太对。 和这些朝廷中的天子近臣,有时候在沟通方式上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毕竟他们都是常年在最高政治中枢混迹的人,对言语和政事的敏感度很高。 “吴议郎莫要误会,刘某的意思是你觉得,太师与太傅若是驳斥了边境军功的提案,袁绍会不会借由清君侧的名义,南下雒阳?” 吴硕闻言顿时一惊。 “这?他,他袁绍焉敢造反?”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您觉得他现在就不是在造反了么?” 吴硕闻言顿时一愣。 刘琦对他道:“吴议郎,袁绍现在实力愈大,一旦让他入京,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董卓,只是现在他没有一个合适的名义入京……袁绍如今已经位至大将军,再擢升还能升到哪去?他身为世家名门,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这次请功有些蹊跷。” 吴硕郑重道:“君侯所言,吴某明白了,吴某这便返回雒阳,向陛下和太师、太傅禀明此事——陛下没有看错,幸亏吴某来此问了君候,不然……唉!” 刘琦对他道:“吴议郎千里迢迢的来荆州一趟,还是暂且安歇两日,刘某让人领你在襄阳好好转转。” 吴硕苦笑着道:“本来不应拒绝君侯美意,但事情太急,一刻不容耽误,吴某只能是谢绝君侯好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