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一招是真够绝的。 绝到没有一个朝臣可以提出非议,只能顺着刘琦指给他们的路继续往下走。 二百多份供词,虽然有些细枝末节上的不同,但大致所形容的事实经过梳理,都是一样的。 天子暗中调曹操来雒阳。 曹操攻打雒阳的当夜,天子事先披甲率一众宦官驾车出击。 天子和王允在宫中产生争执,彼此互相对骂。 天子愤而离去, 王允自焚于宫中。 天子为吕布‘保护’,在雒阳城中遇见曹操,乱军之中天子被流矢射死。 几乎每一份供词都指向了这几个事实。 除了吕布到底是劫持天子,还是保护天子这件事有些模糊之外,其他的事情大概都已经摸清楚了。 问题是,偏偏那些供词中, 轻轻悄悄的磨削掉了吕布的罪责。 有朝臣怀疑这中间有人捣鬼。 问题是……证据呢? 天子的死,是他自己作的。 王允的死,也是他自己作的。 虽然没有人详细说明, 但所有的供词指向,都在告诉世人一个真相—— 那就是这两个人,死不足惜。 有好日子不过——犯贱。 当事实摆在朝臣们面前的时候,找到了事实真相的刘琦,无疑已经在气势上压倒了一众朝中公卿。 大汉朝的中枢结构,也因为此事彻底的沦为了笑柄。 …… 正殿之中,刘琦眯着眼睛,来回殿中的一众公卿。 “陛下和王太傅之间的事情,诸公一点都不知道?” 朝臣们就算是知道,但在此时节,他们又怎么可以承认。 所有人都是齐齐地摇头。 “不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