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尚书台班底-《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3)页

    “年轻有什么不好?”

    “恐难服众。”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不需要他服谁,他只需要对我忠心耿耿,就够了。”

    贾诩叹息道:“只要诸葛亮过于年轻,若为尚书令,这尚书台的其他佐官,怕是就都要换一换了。”

    “那就把尚书台的人,全都换了。”

    贾诩没曾想刘琦居然真的给尚书台大换血。

    他犹豫地拱手作揖道:“陛下,尚书台的事务繁杂,可不是随便找些亲信就能任用的,非得是有真才实干不可。”

    “所以啊,不光是诸葛亮,还有庞统……还是司马防的那两个儿子,司马朗和司马懿,都可以安排在尚书台,另外,从益州调张松来雒阳,也安排在尚书台内,还有南阳人李严,也是一個不错的人选……还有荆州的崔钧,石韬,孟建等人都可以调来……还有那个周瑜。”

    贾诩听到这不说话了。

    只是大致听刘琦报了一圈人名,继续就能够看出,刘琦目下在尚书台安置的这些人,全都是青年俊杰,毫无疑问,这些人是被刘琦想要培养成下一代朝廷的中流砥柱。

    而且,这些人都是各州精英,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也代表了不同地域士族的利益。

    毫无疑问,论及在北方士人的影响中,温县司马家比较大,但是荆州的诸葛亮,庞统,李严,益州的张松,扬州的周瑜也都是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势力,任凭司马家也无法坐大,当然了,荆州下一代的势力若想坐大,蜀中,河北,扬州的地域势力也会对他们产生钳制。

    而且,在贾诩听来,刘琦适才所列出这些名字,好像没有一个人是不聪明的。

    统统都是可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些人,若是任用任何一个来主政国家,都或许在未来成为大汉朝堂的風向标。

    但是劉琦把這些人统统聚拢起来,还安插在一个机构内。

    让他们之间彼此携手共事,基本上不可能的。

    基本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彻底出位。

    不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