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席胜德-《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都说蒋校长投降卖国,红军内部也是众说纷纭,然而许多人愚昧无知,居然连三国时代的鲁肃都不如,连臣可降君不可降的道理,都一无所知,当然老蒋也有软弱的一面”。
刘郧心中暗暗自得,这些话正是当初在上海,忽悠四叔刘元庚和庞太师的话,可见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却听李得胜主席失笑的说到,“老蒋的软弱性,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也就是动摇性和妥协性”。
“连妥协性,也成了罪过”,刘大官人一愣,这话怎么就听不懂呢,于是虚心的问到,“学生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听美国的政治家们说,现代政治的精髓就是妥协,妥协,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政治就是妥协”,李胜德也是一愣,很快就笑了起来,有些赞赏的说,“在西方世界,这句话可能就是真理,在华夏只能对一半,若是生搬硬套的话,就错彻底了,华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刘郧一时没反应过来,突然一个激灵,不由失声的问到,“换一句话,就是基本国情和基本民情,华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与西方世界的习俗,已然迥然不同”。
对于聪敏好学的后辈,李主席还是乐于指点的,“西方世界,民族众多,每个政治家,其实都是一个协调家,需要在不同人种和民族之间,进行逐一的交流与妥协,因此如何妥协就是政治的全部”。
“然而,中西方最大的差异,还不仅于此,西方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分析权和建议权,却没有最后的决断权,因为决断权归全体公民所有,至于华夏这个国度,自古就崇尚王权集中的制度”。
“到了秦始皇之后,皇权更是至高无上,各地的县长和市长,都有父母官的说法,甚至有些地方至今还有,以官为师的传统,因此,如果像老蒋这样的政府高官,都妥协的话,民众哪里还有斗志”。
说到这里,刘郧也懂了,华夏有一种“从官的心理”,记得21世纪时,无论乡镇怎么穷,但是大小酒楼生意却特别好,尤其是在官员办公的附近,后来上面的纪律管严了,许多酒楼生意一落千丈。
连八十年之后都这样,何况30年代的民国,刘郧不由大为感叹,老蒋其实也不是一个坏人,只是身在高位,一味想向西方学习,却不知道个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他的所作所为,颇有些误解。
说到这里,似乎连***主席自己也若有所思,略略沉吟片刻后,才严肃的说,“在华夏当官,权利是很大的,但是责任也很大,尤其身居高位的老蒋、刘湘和刘文辉之类,所负的责任就更大了”。
“他们都是华夏的领头羊,他们宛如长江的上游,他们的部下和民众,宛如长江的中下游,上游的江水涨一寸,下游的就会涨一丈,甚至是好几丈,若不注意分寸,必然导致洪灾泛滥成灾,民不聊生”。
比喻贴切生动,道理浅显易懂,刘郧也是大为受教,此时也明白为什么红军,为什么与老蒋的妥协性作斗争了,因为老蒋身在高位,任一点的缺陷,都会无限的扩大,若无人监督,后果不堪设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