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族联姻-《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这个问题,刘郧其实也想过,不是现在时机不对么,二刘是赶上了军阀混战的好时候,老蒋是赶上了国民革命军北伐,看到似笑非笑的刘鄂北,才知道自己猜错了,突然想到了一点,不由失声叫道,“原来是这样”。
川军之中名将如云,不说熊克武、刘存厚、刘昭明等人,就说邓锡侯、杨森、潘文华,也没一个好惹,为什么偏偏就只有刘湘与刘文辉脱颖而出呢,难道是因为他们的特别能打么?估计彼此都差不多。难道是因为运气特别好?
对,二刘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一个成了四川王,一个成了西康王,运气好得连他们自己都不信了。那么,如果不是特别运气好的话,又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四川老刘家的家族势力。
民国的四大家族,几乎世人皆知,但是盘踞各省各地的大家族,就鲜为人知了,四川的刘家,山西的阎家,山东的孔家,东北的张家等等,没有一个不是势力遍布各省各地的大家族,财富几可敌国,门生故吏更是满天下,至于宋国舅和中统的两位陈老板,就有点名不符实了。
当然,也不是说陈果夫、陈立夫,以及宋子文等人,就是好人或善人,而是恰恰相反,这些人或这些人的家属们,正是看到与这些老牌大家族相比,自己的原始积累严重不足,所以才变本加厉的乱来,也是人之常情,后果就臭名昭彰了。
同理,蒋介石为什么能雄踞南京?黄埔军校不过是诸多因素之一,真正导致他打败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等人,成为民国第一人的真正原因,还是他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这些又岂是黄埔军校能概括的,至少还需要时间吧。
因此,刘鄂北的意思,刘郧算是听懂了,他与孔玉玲结婚,不是农家小户的结婚,而是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刘鄂北虽是市长,却不是四川老刘家的代言人,所以他的脸面当然就不够,为了避免尴尬,不去武汉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来以刘郧一个留美博士,与孔财神的私生女结婚,确实不必这么麻烦的,只要双方家长一点头,再简单的举行一下仪式就行了。但是就现在不一样了,刘司令是川西王,已经是老刘家新的代言人,如果草草了事,岂不是在打刘老家的脸么,偌大的刘氏家族又岂肯善罢甘休。
何况孔玉玲的身份,也今非昔比了,既是孔氏家族的嫡长女,又是蒋委员长的义女,又岂能随便嫁人,所以与刘郧的婚姻,注定是大家族之间的大事,因此作为男方代表的人选,刘鄂北就有些不合适了。
当然,刘郧与刘鄂北也可以一起装疯充楞,非要我行我素、自行去武汉办理结亲一事的话,那就意味着川西刘家,与孔氏家族及刘氏家族集体宣战,后果也就不说了,虽不至于家破人亡,但是在事业方面就等着坡坡坎坎吧。甚至刘司令的伟大梦想,以及抗日大计或修路大计等等,也就变相的宣布破产了。
可能有人不理解,以刘三爷的军阀作风还怕这个,不妨以房地产开发为例,搞房地产很难么?不难,只要有点钱,圈点地皮,再请点建筑工人,就能很快的搞出来了。
但是,一旦真想开工做事,那就真的不简单了。
第一,最初的钱从哪里来,随便搞个社会融资?那是违法的。想从银行贷款?不好意思,你的运作方式有问题,银行不予贷款。怎么办?凉拌,没钱还搞房地产,不是有病么。
OK,三五年之后,资金的问题终于被解决。当你刚想开工修房子,不好意思,你的地皮又出了问题,老百姓因土地被征用,所以想闹事,想找有关部门或村委会解决。很好,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只是各类相关工程请暂先停工吧。得了,于是三五年又过去了。
当然,这些事情不全是社会的问题,或老百姓的问题,更多还是开发商自己的问题。他们要钱没钱,而所圈的地皮,也不事先了解清楚,待开工之后才知道出事了,从而被各种杂事所困扰,最后破事不断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