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炮击敌舰-《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幸好山西的各路友军已应邀出发,纷纷驰援华北与太原,而延安、陕军和川军等部,更都是派出了精锐部队,全力以赴,纷纷开往山西准备与日作战。
这一天,刚好是中日空军,签署停战协议的第三天。
这一天,也正好是刘亦诚少将,亲率重炮一营与二营出征的日子。
这厮为了自己省事,早已推掉了第十三炮团团长位置,他认为人数越少,隐蔽性反而更佳,可以更好的炮击敌军舰艇,老蒋等人自然无不应从,谁叫这厮是军工大亨呢,他现在才是“老大”嘛。
上午十点左右,慢悠悠的的军列,终于晃到了上海郊区。
刘司令是没什么作战本事,但是他有智脑徬身。
这厮早已亲自驾驶着战机,对上海的交战区域,进行了反复的侦查,连预定的炮兵阵地,都已经选好了。
当火车一到嘉定县的依仁区附近,刘亦诚就通知军列暂停。
这厮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七十二门重炮,一一的运下了火车,直接运往预订的炮兵阵地,直让川西官兵与随车的中央军们,都捏了一把冷汗,生怕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
这些重炮由重型拖曳汽车,沿着临时敷设的道路,一一拖到了搓浦乡的野战工事之中。
这片工事是8月16日夜,由刘司令亲自画出工事图纸,再由南京的战斗工兵营,与川西工兵营一起,嗦临时构筑出来的简易阵地,若说它能防空放炮,都有点自欺欺人。
但是,该阵地由纵横交错壕沟组成,有些反步兵的环形工事,以及部分具有防炮功能的猫耳洞。
猫耳洞的构筑很简单,就是利用笔直的壕沟的一侧,放下一块倾斜成60度的钢板,再在钢板上覆盖一尺以上的沙土,士兵只能卷缩在里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猫耳朵而得名。
猫耳洞,防步兵炮或许没问题,说到防重炮就悬了。
嘉定的搓浦野战阵地,本来就不是为了防炮,而是防止日军步兵的偷袭,以及敌机的轰炸之类,至于舰炮问题,也不是靠工事来防御的,而是依仗彼此空间距离的差异。
因为黄浦江上的敌舰打不到此地,而双方战机不是都停了么。
某人一贯怕死,即使有蚂蚁机甲徬身,也扛不住大口径舰炮的。
因此这厮早已通过智脑的测算,从搓浦阵地开炮,以152毫米重炮的有效射程,刚好能覆盖日军陆战阵地,以及黄浦江江面的敌舰,倘若发射特种炮弹的话,甚至能打到吴淞口一带,反之,炮兵阵地又刚好是敌舰反击的极限距离了。
因此即使敌人真想反击,也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何况,鉴于水鬼袭击的事例,日军第三舰队的军舰,也不敢在黄浦江上过夜了,通常是白日里从东海海域出发,经吴淞口驶入黄浦江面,以炮火的方式支援日军陆战队,一一夺回夜里失去的阵地,一到晚上时就得赶快跑路。
因此白天是日军的天下。
大口径舰炮的猛烈轰击声,令整个上海地区都为之震撼。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有数万德械精锐,却拿不下数千人驻沪日军的主要原因。
因为张治中等华夏官兵,也只能乘着夜色,以组织敢死队的方式,发起近战夜战,用一大堆的人命,去碰日军坚固的工事,往往天色一亮,日舰就会即刻发起全面反击。
这往往就意味着白忙活一天了。
从空军停战协议签署之后,嚣张万分的日军舰艇,也收敛了很多。
在淞沪战场上,随时飞舞着十多架飞熊战机,虽然双方空军都遵守约定没有发起攻击,但全歼鹿屋航空队的凶名,还是让鬼子们有些不寒而栗,万一华夏空军发疯了,日军的军舰可就亏大了。
华夏在嘉定搓浦一带,半公开的设置炮兵阵地,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
可惜日军太过精打算了,能够得上这里的大炮,也只有“出云号”上的203毫米舰炮,倘若实在要打的话,倒也能勉强的够上。
问题是舰炮的威力是很大,但是炮管的寿命就太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