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石原之智-《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带头的,赫然正是土肥原贤二与东条英机。
严格说来,日本陆军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实际掌控者,都已经到齐了,可惜刘亦诚少将不知道,否则派出一架飞熊Ⅲ轰炸机,来此一炸,可以省去很多事情。
世人皆知,石原莞尔与东条英机彼此不对付。
石原这厮曾经常嘲笑东条,说他是“东条上等兵”,说东条根本就是个莽夫,不要说指挥士兵作战,即使指挥机关枪都有问题,数量一旦上了三挺以上,就不知道怎么用了,完全是一介矿工加农夫。
不过,东条英机也不示弱,在很多场合诋毁石原莞尔,说这厮是“有才无德,完全是个墙头草,仗着自己有几分薄才,简直目中无人,连天皇陛下的旨意,都敢对着干,作为天皇御亲兵,羞与此人为伍”。
诋毁归诋毁,嘲笑归嘲笑,那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这两货在私底下却是一对好死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表面上是东条英机所发起的,然而实际上的真正策划者,却是石原莞尔本人,这俩人可说是真正的蛇鼠一窝,而分工明确,一个拿扇子,一个拿刀枪。
“石原之智,东条之胆”,是日本军界的的名言。
甚至在二战结束后,某些日本历史学家在私下认为,如果没有这俩个人的话,日本或许不会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后来的太平洋战争。
此次来石原茅庐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参与秘密会议的,只有石原莞尔、东条英机与土肥原贤二,了了三人而已。
东条是日本关东军的实际掌控者,石原则是日军军部的老股东了,而土肥原则是日军情报部门的总头子,也是吹鼓“华北自治”的幕后老板,以及策划“华北攻略”的真正指挥者。
这三人聚集一堂,正好能划定日军的未来前途,以及日本陆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此次讨论的核心是,如何体面结束与华夏之战事。
目前的淞沪战场,已经打成一个烂泥潭,“三个月结束战争”的豪言壮志,倒成了一个国际大笑话。
不过,看似粗俗无脑的东条上等兵,却平淡自如,没有丝毫的烦躁与火气,而石原更是修养到家,与简陋的茅庐隐隐形成了一整体,直让土肥原心中一凛,暗暗嘀咕不已。
淞沪战场,原本不用这三人操心。
日本军界山头众多,历来是各唱各的调。
日军第一师团,是天皇的御亲兵,是镇守满洲的代表,通常不会参战或厮杀的,第二师团常驻日本本土,基本也不用考虑出兵华夏的问题,因此从第三师团开始就比较微妙了。
第三与第四师团,长期是日本贵族的自留地。
略有不同的是,第四师团是由经济贵族所把控的,打仗的时候,确实有些腿软脚软,那是因为其中的人才与精锐,早被海军部队所吸纳了。
至于第三师团,则归武勋贵族所有。无论师团长藤田进中将,还是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都与日本皇室或华族(身有爵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代表着王公贵族的脸面。
第五、第六师团,是原各地藩镇的传统势力范围。现在的实际掌控者,正是土肥原贤二,目前全在华北一带扎堆,是日本侵华的急先锋。
这六个师团的前身,是明治维新前的六大镇台(相当于师团)。
之后从第七师团起,到第二十师团,虽说大多列入常备师团,但与之前六个师团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要么是前六个师团的后备役,要么是屯田性的守备部队,因此无论地位或待遇,都略差了好几等。
以日军第七师团为例,其兵员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偏僻的北海道,这地方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正式纳入日本帝国的统治范围,论实际地位的话,北海道的土著们,还没琉球土著吃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