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诸葛与司马-《大唐霸王》


    第(2/3)页

    李二不解问道“老三,你怎么会如此说呢?”

    “二哥,你是帝王,。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一点,如果诸葛亮投奔了当时实力最强。能力最突出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曹操,而不是刘备,可还会出现曹操赤壁之败,还会三国鼎立,还有五胡乱华吗?正是因为诸葛亮或是像诸葛亮的这些人渣,个个都喜欢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才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本来可以提早完成华夏一统,让人民早40年过上没有战火的日子,也可以更多的保留我汉民族精英和传承的结果,被他们硬生生拖了几十年,导致汉族人口十不存一,汉民族长期内斗不休,精英人才死伤殆尽,而草原上的各族却在休养生息,以致后来才有中原虚弱,草原各族乘虚而入。酿成五胡乱华的惨剧。就因为他的专权,蜀汉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专权,又由于蜀汉弱而魏国强,不得不选择以攻代守不停的掏空国力发动北伐,正是因为如此蜀汉慢慢耗尽国力而亡。刘禅不得不选择投降,不是他无能而是无力回天,蜀汉的国力早就随着刘备伐江东大败,诸葛亮多次北伐而耗尽了。就算没有那些败仗,诸葛亮妄图以一州之力硬扛背靠整个中原的曹魏也是逆天而行。”

    李二一听稍微一琢磨立马就结合到现在“我们也是经历了隋末动乱,正是天下大乱我们李家才在父皇的带领下今天能坐这个江山,大唐立国时我们也是与李密,窦建德,薛举,南梁等反王内斗,而草原上突厥一直在修养声息,多次侵入关中,幽州,掠夺我们的人口资源,等到我大唐一统天下时候,全国人口也只剩下不足两百万户,仅仅是隋朝时候的四分之一,现在河北,山东也是百里无人烟,三弟确实说的不错,。如果不是刚刚经历隋末大乱,我也不用被突厥逼到无路可走,只能捏着鼻子签定了哪耻辱的城下之盟,我准备三年了就是为了对突厥用兵。以刷前耻。”

    “所以,二哥,我们要修内政,让百姓安居,安抚好国内,才有能力展开对外作战,那汉武帝也是有文景两朝的积累才能打的匈奴找不到北,最后只能西迁,我们要比他做的更好,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前期准备也不可少。”李德一脸正气说道。

    李二催促说到:“好好好,三弟,那还有一点呢,你快说。”

    “这第二点,就跟二哥你这么勤政有关,就是事事躬亲,大小事都一把抓,到头来注定一场空,权利的魅力是让人不可自拔,但是我们决不能被权利所俘虏,诸葛亮达成了梦想实现了专用,成为了权臣,但是他没有做为一国丞相的担当,我不是说他不适合,而是他没有做为丞相的觉悟,享受权利的同时没有培养接班人,为国家的长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他也没有放权,最后事事躬亲,活活把自己累死,二哥你想想是不是这样,诸葛亮一人把持朝政,连小偷小摸的事都要他过目,那这个丞相是不是做的太过了,什么事都他一人作了,别人什么都不用做,还白拿国家的俸禄,没有事做也不能下决定,朝廷的办事效率怎么保证,大小官吏都得不到政事的锻炼,怎么在有事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处理?最后他自己累死了,还没有一个有用的接班人,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过怎么会有体会,所以我说诸葛亮第二点就是专权,不放权,不会使用官吏,不会培养人才,要是他会放权,只处理需要他做决定的国家大事,下面的官吏就会得到锻炼,慢慢就会有人才脱颖而出,就不会有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只有姜维一个人苦苦支撑,。有识之士都不会投奔蜀汉朝廷的局面,还传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笑话了,反观曹魏,曹操一直推行不拘一格降人才,曹魏后期人才辈出,毌丘俭、文钦、钟会,邓艾,文鸯,还有那司马懿一家子都是人才,最终灭蜀降吴一统天下。”

    “二哥,你也算是文武双全,大唐大半国土都是你打下来的,手下也有一大批文臣武将,你应该放放权,你手下房谋杜断,十八学士难道都是摆设吗?何不把他们放一块,让他们自己处理公务,遇见不能下决定在送到你这里来有你定夺,这样不是更好吗,”

    李二一拍大腿站起来:“说的好,三弟啊,你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好注意,让他们先拿出处理意见,我只要选择大事批注,这样不仅我不用这么累,他们也能感受到我将国事托付的信任,这君臣相宜可就不难了,呵呵,”

    李德说“那可不,肯定说你是一代明君,别的人才也会个顶个的来投奔你,到那时你有没有一种天下英才尽入吾瓮中的感觉,”

    李二诧异到:“你也知道我会这么说,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