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蚩尤九兵-《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3/3)页

    这一次观察团来的目的虽然是摸先锋军底细的,但孟享看到观察团内的那些大牛们,心中就又动了挖墙脚的心思。

    白崇禧,他是不指望了。桂系合作可以,人家没有和阎锡山那样被挤兑,绝对不会屈居牛尾的。不过,杨杰、戴安澜、邱清泉、廖耀辉等谋臣猛将却是让孟享心动。接待中就把先锋军自己的兵工水平,亮出来给他们看一看。

    国内有人一直宣扬,先锋军的武器都是靠买,没有自主生产,如无根之浮萍,一旦被截断了供货渠道,长不了多久。而且军火受制于人,还不知道要接受了什么密约来出卖华夏的利益。

    有人推波助澜下,也有不少人竟然相信。孟享推出了这个就是一记猛烈的反击。在吸纳了此时华夏大半的兵工人才后,先锋军展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当然这些轻武器并不能太吸引众人的眼球,而孟享的蚩尤计划中的另一部分的重型武器的研究,就让众人十分感兴趣。

    华夏各地方兵工厂都能生产轻武器,加上进口的各种轻武器,性能与鬼子的也相差不多。而面对着鬼子时候,吃亏往往是吃亏在火炮上。

    由于迫击炮相对较简单,华夏各地也能生产不少,但除去迫击炮的火炮,在原来历史中的整个抗战8年中,只有98门的产量。就钢铁产量只有可怜一两万吨,最少的时候还不足万吨的规模来看,也实在是无奈。

    整个民国时期,全国各大制造局,一共建造了两千多门山炮,以75毫米山炮为主。而75毫米、88毫米的野炮一共建造了五百来门。而100毫米口径以上的榴弹炮,则都是东北生产的,有三百多门,甚至在九一八之前还生产了150毫米的榴弹炮21门,但都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当东北、山西、上海、南京等地都被鬼子占领后,紧靠着重庆的中央政府仅仅维持轻武器的生产已经是不容易了,还如何再大规模生产火炮?

    如此一来,当前期积攒的武器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中〗央军也就无力再与鬼子大规模的拼杀了。偶尔面对着鬼子时候,只能用死亡来搏命鬼子的炮弹了。

    这显然不包括先锋军,不说先锋军让鬼子无奈的重炮阵地,但说火箭炮也能让鬼子闻风色变。

    不过,这背后的代价是在大把的烧钱。

    一发德造的150毫米重炮炮弹都得50美元左右,而火箭炮的炮弹成本虽然比火炮低,但火箭弹的价格可比炮弹要高。一门喀秋莎一眨眼的功夫就出去了16发,一千元就没了,典型的一掷千金。而当初先锋军的动不动一两百门喀秋莎齐放,几秒钟的时间,十几万美元就随着那漫天的硝烟和震天的巨吼就没有了。

    战果突出,但费钱更大。就像〖日〗本人此时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情报,也是望钱兴叹。更不用说,钱袋瘪瘪的军饷都发不够的〖中〗央军了。

    即使先锋军如果没有基地的廉价货供应,孟享也不敢这么大手。而实际生产的武器,可是实打实的来掏钱。

    让孟享谨慎又谨慎。所以蚩老计划的重武器计划部分,只是研究而已,不是像那九种轻武器那样的是研制。

    基地刚刚升到三级不久,半年的时间,让研究人员才接触到二战后的武器。轻武器调整好调整,但对于火炮和坦克等重型武器来说,牵扯的东西太多,而不适合急匆匆的上马生产。

    不过,这不妨碍孟享借助基地产品来展出,展示先锋军的强大。

    之前和德国人的一些合作项目,因为牵扯到一些秘密,而有些人也考虑到了山寨公司那里,所以先锋军并没有显露出来。不过这一次孟享却是摆出了一些更多的新武器。这些武器是打算留给自己用的,并不是要进行军火交易。

    不用太多,仅仅是一些有选择性的榴弹炮、高射炮就让观察团看得心中感慨不已。孟享还随即抽调了两支军队安排了一场演习,来给没有赶上实战观察的〖中〗央观察团留下个交待。

    “精彩啊!”邱清泉看着演习场上雄壮的虎式坦克驶过震动的桌子上的水纹荡起,不由心痒道,“可惜,没有看到实战。”

    “这一次参加战斗的军队需要休整一段时间!”范种解释道,当然他心中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先锋军正有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又要上演。不过,这些事情暂时不便透露。

    “实战?欧洲那儿不是又开始打起来了?”旁边的谢承瑞在旁岔开话语笑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