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守备(5)·商机-《鼎革》
第(2/3)页
唐无病心中一惊。刚才明明自己已经说了。不敢和蒙古人做买卖。怎么还是要他这么干。见唐无病面露色。徐暮尘以他嫌钱少。“现在私盐行价大概是三银子一斤。三两银子一匹马也是三边的行价了。这伙人就是不想在花马池换。那里亏太厉害才找到延来的。三十匹马换两千斤盐。你不亏。如果你嫌少。我再让他搭二十副牛皮过来。也够你做十套皮甲的了。如何?”
唐无病道:“玉川兄你--了。一来小弟担心与西虏换马实有资敌之嫌。二来换来的马也养不起啊。我们那小的方哪里养的了那么多马。”
徐暮尘呵呵笑着。“你还真是个书生。资敌?什叫资敌。西虏怕有五年没有寇边了。廷不也在万历四十八年重开了花马池马市吗?连朝都在和西虏做买。今时不同往日。东虏已经为朝廷的心腹。林丹汗这两年被建奴打的很惨如果咱们再不撑着他。怕是整个草原都要被建奴吞并了
再者延绥镇是大人的天下。我们不管。谁敢管到你头上。安全问题玄安无须担心。至于马。谁也没让你自己养着啊。那是上等的好马你自己算算三十匹吗送到河东转手可以卖四十五。扣除费用一匹你至少可以赚十二两。一个月就是三百六十两;如果送到北直隶。可以卖到五十五两。扣除费用。你也可以赚二十两。这就是六百两银子。赚多赚少。就看你自己的胃口有多大。有了这笔生意。至少可以多养一百名家丁。”
是啊。这么倒腾一下。每个月通过盐货就能赚到两千两。这笔买卖可真的不小。徐暮尘的话不容唐无不动心。而且西虏这两年被满洲打压难受。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大明的盟友。这资敌的罪名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吧。
唐无病想想道:“既然如此就听哥的吩咐。”
徐暮尘道:“行。另外除了他们。有其他部落也要交换。只是货量没那么大。如果你想也可以留下。如果想换现银我可以给你张奕哲。让他的商队来往花马池时候到你那里捎带上。”
唐无病想了想。还是现金为王吧。“嗯。兄虑还是抓点现银。麻烦哥哥和张员外络一下。”
徐暮尘点点头。“好。没问题。就价三钱一斤算账吧。”
唐无病道:“呵呵。哥哥还能替他做主啊。
”
徐暮尘道:“当然
求于大人。这条商路全靠大人照看着。每年是这个”说着伸出两个手指头。
唐无病哦了一声。“万两”
徐暮尘哈哈大笑。“你也太小看张某了。二十万两。这还不算他往河南四川湖光倒腾的赚头。至少也是这个数。”
唐无病吐了吐舌头。一个商人一年能赚将近五十万两。可朝廷呢能收多少银两。根据明实录。嘉靖三十二年。陕西一的的商税不过一万三千两折色。这样收税。个国家不破就怪了。明朝可能算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轻商的朝代。个结果不但是商人的位不高。让国家在商税上大幅度歉收。加上三五次禁止海贸。明朝每年至少在商业方面亏损过千万两银子。说好听叫藏富于民。说不好听就是一个鸟朝廷。只有皇帝傻乎乎的当着。下面大小官员或侵占土的或大做买卖。所有利润都进了官僚阶层的腰包。无国家还是下面的百姓却穷的叮当响。
崇祯是个倒霉蛋。想振作也没法子。那个官僚阶层将他所有对于拯救国家的努力付诸东流。无他。所有的措施或多或少都要触及他们的利益。这帮人就为了自己的小家。损廷的大家。到时候真亡国了大不了拍拍**向新主子效忠。难怪“山之后无中国”。所以临死的时。祯心里跟明镜似的:“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一针见血。
就拿这里说。廷开的马市形同虚设。整个三边其他的方买卖做的如火如荼估计花马如果不是还能产盐。连经营成本都维持不了。
这些不是他唐无病要担心的。现在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最大化。把利润最大化。为了这个目标。他会不择手段。对于徐暮尘给的商路也会毫不犹豫的答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