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甘家是绝对老牌的老秦人贵族。 甘家的一代目是甘龙,就任过秦国丞相,是一个极其厉害的人。 甘龙出自甘国,是一个儒家大儒,是秦献公的坚定支持者。 他有政务能力,有执政理论,有权谋手腕,有政治资本,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政治奇才。 他虽然以儒家的王道思想治国,但是他十分懂得变通,并非一个顽固不化的儒家信徒。 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多年,与魏武侯,李悝,吴起,西门豹等法家君臣相处的时间极多。 亲眼目睹了魏国一步一步的强盛,也学习了不少的法家治国思想。 执政后的秦献公在甘龙辅佐下,同样在秦国推行新政。 比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为秦国做了不少事。 秦献公对甘龙的信任,包括甘龙的能力,让甘龙打造的甘家成为当时秦国的世家代表,甘家当时是秦国最大的世家。 然后秦献公死后,秦孝公继位,让秦国发生重大改变的人物,甘龙一生死敌——商鞅到了。 商鞅提出的变法,深得秦孝公心意,但很不得甘龙心意。 因为商鞅变法本质上就是把甘龙这些世家利益,大部分划分给秦孝公,小部分划分给民众。 文雅一点就是集权,惠民。 甘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明面上安分守己,暗地里百般阻挠,举两个牛逼的例子。 他敢给当时的秦孝公之子,后来的秦惠文王嬴驷下套,让嬴驷触犯秦律。 商鞅不处罚嬴驷,那变法就失败。 处罚嬴驷,那秦孝公就没接班人。 商鞅解题方法是,割了既是嬴驷叔父,也是嬴驷老师,出自嬴氏王族的嬴虔鼻子。 弟子不贤,老师之过。 商鞅赢了变法,输了自己。 秦孝公死后,他就在以甘龙为代表的世家,和嬴虔为代表的王室怒火下,被五牛分尸。 这是其一。 但继位的秦惠文王没有如老甘龙所想,恢复王道治国,而依旧是商鞅那套法。 老甘龙不干了,他造反了。 历数秦国历史,敢在秦国造反的臣子可不多。 这是其二。 第一代甘家,一代目甘龙造反,被灭了。 然后同时期,二代目甘茂紧接着上任,自楚国来到秦国,成为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名将,当上了左丞相。 或许是因为都有一个甘字,也或许是确实有着某种血亲,就和李牧,李信叔侄关系似的。 甘茂迅速收敛了甘龙的势力,让甘家浴火重生,再次成为世家。 甘罗,是甘茂的孙儿。 出过两任丞相的甘家,在现任家主甘罗手上,看上去声势就大不如前了。 只是一个上卿的甘罗,远不如一代目甘龙,二代目甘茂那么强势。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甘家一间房屋。 在朝野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甘罗,坐在主位上。 在其面前,是鲍白令之。 可以代表博士署除了儒家以外博士的鲍白令之,在其面前连个座位都没有。 “回去罢,此事于我们无关。” 甘罗喝着茶,轻声笑。 “我可不敢刺成蟜公子。” 鲍白令之退却。 独自一人的甘罗用茶盖拨了拨茶汤表面的浮油,滋溜喝了一口。 “我帮成蟜公子杀个侍女,此事与我何干?” 当夜,始皇帝通知群臣,明日朝会。 旦日。 咸阳殿。 始皇帝召开朝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文官以左丞相李斯,右丞相王绾为首。 连御史大夫冯去疾三人,居于第一排。 太子嬴扶苏也在此列。 本该满满当当的第一排,却多了两个空位。 原本坐在第一排的武城侯王翦,国尉尉缭人去楼空。 始皇帝头戴通天冠,身边只有盖聂,没有赵高。 刚一入场,没有说事,先拿目光扫视一番全场。 没有看到某个竖子的始皇帝心情不太美丽,轻轻冷哼一声。 本就不敢抬头直视始皇帝的群臣,就更加小心翼翼,不知道始皇帝因何生气。 “自今起,重启相邦一职,位列左右两丞之上。” 始皇帝宣布命令。 这第一条命令就在朝堂上掀起一波小地震。 相邦这一职,本就是始皇帝亲自废掉,因为权力太大,拆分为左右两丞。 如今相邦一职又被始皇帝重启,左右两丞还没有撤销。 这相当于在现有文官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凭空造了一个文官之首。 官职这种东西,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李斯想上丞相,就必须将左丞相隗状拉下马。 而始皇帝如今竟然凭空复了一个相邦,这定然是心中早有人选。 这份恩宠,就是现今最受宠的李斯也不可得,群臣无不羡慕得紧,纷纷猜测始皇帝到底是要调何人为相邦。 他们正坐姿势不变,头脑无一刻清闲。 先去掉了蒙恬,李信,赵高等不在朝堂的人。 再将范围缩小到上卿,官职再往下就不合规矩,哪有一步登天的。 想着朝堂上卿姚贾,甘罗,郎中令章邯,行玺符令事盖聂,内史蒙毅,治粟内史付子康等人。 祈求着自己交好的上卿能入了始皇帝法眼,可以一步登天统领所有文官。 这些在群臣心中有资格成为相邦的上卿们,却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比如内史蒙毅。 昨夜刚随同大父蒙骜闯宫的他,根本就不奢求相邦一职。 虽然蒙骜没与蒙毅说和始皇帝说了什么话,但蒙毅又不瞎。 他看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多岁的蒙骜,就知道结果肯定不好。 始皇帝不追究蒙家,蒙毅就谢天谢地了, 再如治粟内史付子康。 只想每年能安安稳稳地拿下两千石俸禄,对于相邦没什么欲望,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 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和长安君学了算账,管钱,不会别的。 高台下群臣各怀心思。 高台上始皇帝毫不在意。 始皇帝稍稍停顿一下,给了群臣一个反应时间,就继续说道:“擢升嬴成蟜为相邦,兼领国尉。” 轰~ 朝堂巨震。 群臣低下的双眸中,出现无比诧异,无比震惊的神色。 在大多数人看来。 无论是从贡献,资历,能力哪方面来看,嬴成蟜都没有资格成为相邦。 嬴成蟜最初在朝堂没有任何职务,长安君是爵位不是官职。 一下子成为了在两个丞相之上的相邦,这令群臣根本无法接受。 况且,如果他们没有听错,始皇帝在后面还说了一句兼领国尉。 这就不是接受不接受的事了,这是梦幻和现实。 相邦,大秦最高文职。 国尉,大秦最高武职。 两者集于一人之身,自秦国建立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陛下怎么了? 有什么隐疾? 相邦,国尉都给到长安君,不怕长安君大权在握架空陛下乎? 当初吕不韦为相邦,权势熏天,令出必行,以陛下为傀儡。 陛下掌权后立刻取消相邦一职。 如今不但重启相邦,将此职给了长安君,还将国尉也给了出去,这是要做什么? PS:本来想写九千的,但女儿又开始哭了,应该是饿了,泡奶粉去!最后,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