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而自己能够跟摄政王朱柏隔空对弈一番,至今仍然能够保持全须全尾地活着,已经实属不易了。 但凡自己有个不慎,那胡惟庸的前车之鉴,便是自己的最终下场。 此时,李善长靠在太师椅上,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心中却是千头万绪,莫衷一是。 …… 另一边。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派青壮将领们,也听说了这桩事情。 虽然对于所谓的“改革法令”究竟是什么,他们也只是道听途说,知之不详,但有一条却是知道的——这法令,乃是出自摄政王朱柏的手笔。 大体似乎是对付的只是贪墨腐败的官吏、懒政怠政的官员,还有诸如整合税收之类的东西,反正是把复杂的东西弄简单了。 想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结果没想到偏生陛下对此还特别看重,甚至大加赞赏。 这顿时就让蓝玉等人心中很是不满意了。 在他们看来,这种卖弄笔杆子的东西,他摄政王朱柏做得,凭什么太子朱标做不得? 尤其这所谓的改革法令,拢共也没有几个条款,改它作甚? 全然就是多此一举! 当然了,毕竟都是武将出身,他们依仗的都是谁的力气更大、谁的武力更强,那谁说话就更有分量。 至于说这种读书人的事儿,他们可没兴趣沾边。 看着宣纸那密密麻麻、扭扭曲曲的文字,不少青壮武将们就阵阵头大。 毕竟大家都是泥腿子的出身,当初跟随陛下上阵杀敌靠的是武器,不是笔杆子。 正因如此,所以淮西派在大明建国之后,朝廷之中的交锋多少是有些不敌浙东派。 也就李善长、胡惟庸能够支撑着。 现在胡惟庸没了,就李善长一人,多少是有些独木难支。 蓝玉,此人算是淮西派中,被朱元璋钦定的太子党核心成员之一。 他年轻力壮,跟太子朱标的关系又很近,那自然而然对朱标是忠心耿耿。 先前,蓝玉也曾是找到过朱标,倾述自己心中的苦闷,对太子的位置表达了担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