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久之后就来了翻译、向导,肤色跟当地人有明显不同,尤其是五官。 看着似乎跟大明的子民倒是有几分相似。 而后在交流之中,郑和发现他是流落到这里的大明水手的后代。 有了这些翻译、向导的帮助,郑和可以轻松跟当地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很快,他便发现了好些不错的天然良港。 只要稍加改造,就能够停靠大明的巨型楼船战舰,可以当做往后远洋补给的中转站。 当地的物产比较奇特,有鼻子特别长、四肢粗壮的生物,这种生物力大无比,但性情温驯,雄性的鼻子两侧还长有獠牙,威风凛凛。 摄政王朱柏一看,不由哑然失笑。 心道:这不就是大象么?而且,要是推测没错,郑和应该是见到了亚洲象。 亚洲象的体格,跟非洲象相比,还是要小了许多。 要是真让他看到了非洲象,不知道得被激动成了什么模样呢! 再往后看,就是记录的当地一些产物。 盛产各种宝石、矿石,甚至还有一条露天的金矿! 看到这儿,朱柏不由抖了抖手。 露天的金矿? 这得是什么样的富矿啊! 即便是朱柏,也不由有些眼热了起来,开始思索着应该怎么样进行出兵。 只要能够将这些海外的财富统统掌握在手中,那大明的国力岂不是又该要往上升一级了? 关键,还得是对方对于大明的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然后,翻过一页。 郑和写道:这国家对大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虽然他们没有见过大明,但看他们的文献记载,应该是之前曾经遇见过唐时的使节。 所以,在他们当地人的眼中,将我们视为了唐使节的后代,自然就礼遇有加了。 看到这儿,朱柏不由心中感慨。 这还当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赶上唐代先辈们的一方荫蔽! 像是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 即便是看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看得完。 朱柏揉了揉眼睛,将这一大摞记闻交给了解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