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老朱到底是怎么了? 自己不是一直都在整顿。关宁的兵马吗?就这段时间他都没有回京。 怎么就突然搞出自己要篡夺皇位了? “儿臣实在不知儿臣实在不知啊。” 朱棣整个人吓得汗流浃背,愣是在地上跪的笔直,不敢抬头见自己的老爹。 生怕老爹一怒之下杀了自己。 哪怕挨顿毒打,这也犯不上啊。 主要是老爹说的这些他是一个都不懂,一个都没听过。 是听都没听说过。 这慈宁宫一时闹得鸡犬不宁,整个宫外都传来了老爹要打儿子的新闻。 弄得外面的宫女儿内务太监愣是都不敢进门。 生怕老朱暴怒之下牵连自己。 老四跪在地上足足一个时辰,愣是没听明白老爹在说什么。 心中再怎么不爽,再怎么委屈,却仍然也不敢开口。 老朱的脾气他可太清楚了,这要是真敢顶两句嘴,那可真不惯着自己呀。 索性还是继续跪吧,说不定什么时候老朱火气消了,也就放了自己了。 内阁。 朱柏批阅完了奏折,便带领着自己内务太监前往内阁当中视察。 刘伯温带领着谢缙,叶琛等人已经忙于处理当地的学制。 现在更是不可开交。 见皇上前来纷纷跪拜。 “行了免礼吧,列位臣工进来劳顿,这些繁琐礼仪也就不必了。” “皇上此来可是检阅制度之事?” 刘伯温凑上前来,试探性的询问,然而自己的手中早已写下了学制的奏折。 本来是正要向朱柏汇报的。 朱柏点头,刘伯温就顺势将这份奏折里面列出来的清单递交给了朱柏。 “回皇上,以社学私塾为主,京城之内已有多处进行了全新的制度改革。” “以农民的孩子为主的社学机构进行改革地点有三所,以商人私生孩子为主的私塾机构进行改革的地点有五所。” “这八所当中目前为止暂且顺利,然而私塾之地速度却慢于社学机构。” 刘伯温将当地的教育改革进程情况大致汇报给了朱柏,并且在每一处设学地点都做出了批示。 朱柏大致观望了一下,浏览内部内容的时候发现似乎私塾等定义机构的设立进程反而减缓。 “这些有钱人的孩子都接受不了朕提出来的改革吗?” “回皇上,依老臣之见,恐其中必有读书人阻隔。” “此事倒也无妨,改革制度进程缓慢,也在朕的预料之中。” “这些有钱人的孩子素来喜欢靠钱解决问题,如今大家站立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失去了原本优势,自然会有阻隔。” “列位成功即可换位思考,或许可培养天赋。” “以文采、数理、体育为主进行特殊考试,从而选拔在某一方面具备特殊天赋的人才。” “成立全新的教学机构,进行特殊的针对性培养,就可以大幅的提高我大明朝内部的人才流入问题。” “也可从中设立奖项,或是以特殊优待作为政策化,来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性。” “这岂不是有个好办法吗?” 朱柏抬头,看向众人,尤其解缙,此人自诩才子,更称经书史籍无一不通。 难道腹中却只有空才?而无实学吗? 教育制度出现了问题,他大可以以内阁为主,和自己的老师朱元璋商议共同进行改革。 然而现在却躲在后边默不作声,腹无良策,着实可笑。 朱柏冷眼相看,谢缙未曾抬头,刘伯温倒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所以连忙上前:“老臣还有一个建议。” “讲来听听。” “可否将社学和私塾混淆?再无二者之分,无论是身豪强之子,还是农民百姓之子,皆在一处学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