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剑邑的雨 第六十五章 罗伯(二)-《剑邑》


    第(2/3)页

    还有那小杂役也在不停地给罗家小少爷说好话,嘴巴都说道要干了三人轮流下来,也没见这夫人脸色有些什么变动。

    “姆妈,您不要再说了,这孩子,不管管他,他怕不是要翻了天不成!”

    “你们三个可不要拉他起来,让他在这里好好跪着!”女人转身看向跪在地上的罗鸿渐,道:“还有你,要是有些志气,也就不要偷偷起来!”

    正当三人吵闹打算再去劝劝夫人的时候,院子的大门被开了,进来的人是位约摸着三四十岁的男子,男子穿着一身绣着花鸟的锦衣,留着一缕山羊胡子,五官还算端正,头上带着一个旧纱帽,一进来便是问道:

    “吵吵些什么呢?今日怎么这么热闹?”

    “是老爷,老爷回来了!”三人惊喜地跑了过来,又是端茶又是递水,还有一个满怀心痛的模样,说下了这前因后果。

    一旁的罗鸿渐跪在地上,抬起头来,弱弱的说了喊了一声:“爹。”

    “哟,这是何事,鸿渐,你跪在这里做些什么呢?”罗老爷眉毛一挑,笑着说道。

    “我打碎了您最喜欢的瓷盘,娘罚我跪在这里,等您回来发落。。”罗鸿渐小声说道。

    出人意料,罗老爷并没有怒上心头,只是笑着接过了管家手里的一盏茶,饮了一口,然后笑着说道:“既然是做了错事,那你知错了么?”

    “知错了。”

    罗老爷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走向亭子里,从案牍上拿起那本《古文通义》,说道:

    “今日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这本书,你讲第一章的内容给背下来,今天你就可以出去玩罢,我也不管你,要是背不出,那么这块瓷盘的钱,你就得学你那个不成器的哥哥,出去挣钱,然后再赔我一块。”

    罗鸿渐抓紧了衣角,有些紧张地问道:“那位现在开始了?”

    罗老爷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或曰:《诗》、《书》、《礼》、《乐》、《春秋》,则既闻命矣……”

    “《易》以道阴阳,愿闻所以为政典,而与史同科之义焉。曰:闻诸夫子之言矣。“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知来藏往,吉凶与民同患。“其道盖包政教典章之所不及矣。象天法地,“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夫子曰:“我观夏道,杞不足徵,吾得夏时焉。我观殷道,宋不足徵,吾得坤乾焉。“夫夏时,夏正书也。坤乾,《易》类也。夫子憾夏、商之文献无所徵矣……”

    “停!”罗老爷越听心里越高兴,最后终于点点头,眯着眼笑道:“后面的比较简单,可以了,还不错。”

    罗鸿渐如蒙大赦。

    女人此时也从堂屋内走了出来,罗老爷笑眯眯着说罗鸿渐的读书成就,一旁的三个下人也在吹捧小少爷是文曲星下凡,一副其乐融融,好不快活。

    大门被吱呀一声打开。

    一位衣衫有些脏破,散着湿发,面容极为普通的少年闯了进来。

    看到了衣衫褴褛的罗伯,罗老爷那双乐开了花的眉眼立即阴沉了下来,他沉声道:

    “你又去哪里厮混了?把自身搞成这个模样,还有没有点我们罗家人的风范?想当年我们罗家人祖上也是从淮南城迁来的名门望族,虽说现在早已经大不如前,可你这番模样,难不成不给列祖列宗蒙羞么!”

    罗伯站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眼睛呆呆地看在地上。

    “看看你的样子,像是个什么,比那路旁的叫花子都要落魄,旁人不知道的呢,还会怪我平常对你不好,没有给你一件像样的衣服穿!”

    罗老爷走上前,揪着罗伯的衣角,忍着怒气,开口道:“你这衣服都烂成了这个样子,是不是和别人打架了?”

    罗伯依旧沉默着,许久才抬起头,开口道:“不是我动手的,是李栖梧他们几个先过来……”

    “胡闹!”罗老爷额头的青筋暴起,脸也涨的通红,“你在学堂功课不学好也就算了,还学别人去干仗,不瞧瞧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这才托关系,叫你去谢胖子那里做事,才第一天你这样胡闹!你叫我颜面何在?”

    “你就不能学学你弟,好好读书?也好让我省心!到时候有哪一天,在外面被别人打死了,我也不会去给你收尸!”

    旁人都沉默着,不敢上来触罗老爷的怒火,毕竟事实上,罗伯这位大少爷在罗家,只是个没有娘的孩子,据说他娘也不怎么光彩,这位不怎么得老爷喜爱,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他而去惹老爷生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