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事件余波-《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随之欢声四起,警察心中的杀机大减,而濑户尚俩人却大惊失色,以为这下彻底完了,即刻瘫软在地。
待火候差不多了,刘郧才对游行的民众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爱国游行,早已惊动了刘湘主席,以及南京的蒋委员长,现在这个情形你们也看到了,这些想闹事的日本鬼子,已经自绝于眼前,而剩下的这俩位日本人,都是爱好和平的人,我希望大家不要与他们为难”。
民众之所以自发游行,主要还是对川军政府有脾气,因为日本人再怎么牛叉,只要刘湘自己不同意的话,日本人根本难以踏进城都一步,更别说建什么领事馆了,现在刘郧与警察一起,格杀了二个日本人,他们自然也就放心了。
随之数万市民的山呼万岁,纷纷向刘三爷行礼致敬,随后就渐渐的散开了,此时天色已经接近黄昏,整个城都市透着一片金色,为这座千年古城,添上了几分沧桑的色彩,此次“城都事件”终告结束了。
那些暗中鼓噪的特务们,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对于脸色如土的濑户尚,以及强笑不起来的田中武夫,刘郧压根没什么兴趣,让警察将这俩好好“保护”起来,比如蹲监狱或关黑牢就比较安全,剩下就看重庆日租界的意思,诚意不够的话,就关一辈子吧。
看到狞笑而来的警察,一看就知道不怀好意,田中武夫两人也傻了眼,想跑也不敢跑,经历了数万民众的围攻后,任谁看到都是心有余悸,何况他们的武功还不如洸三郎,即使想打又打不过,只好接受警察们的盛情款待。
刘郧也没随公务人员返回省政府,而是趁着茫茫的夜色,混入散乱的人群之中,随即就消失不见了,让警察人员、中统特务、游行代表,以及李威利与蒋重光等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一时惊为神仙中人。
离此不远的一处塔楼中,只见一道光亮闪过。
赫然正是刘湘主席,这厮偕同数位将军拿着望远镜,将此地所发生的情形,一一的收入眼底,尤其在市民山呼万岁时,身形竟略略的抖了一下,在一旁伺候的副官,还以为刘老大着了凉,连忙拿来一件披风。
刘主席也知道自己失态了,于是微笑的顺势披上。
当大川饭店的闹剧全面落幕之后,刘湘才悄悄的离开了塔楼,有些黯然回进了书房,待独自一人时,才喃喃自语,“也不知亦诚,有没有受伤?”
原本空无一人的书桌旁,却逐渐显现出一个人影来,整个人影映着西下的晚霞,泛出一片陆离的光影,很随意的坐在了刘湘对面,赫然是个其貌不扬的老学究,大约五六十岁的样子,颔下的一飘胡须,根根可见。
刘湘即刻站了起来,向老学究拱手敬礼,语气显得平和而恭敬,“刘甫澄见过玉衡老师,学生对于今天之事疑虑重重,在恍惚之间,竟然有些心绪不宁,所以才请老师亲自指点一下弟子的迷津”。
玉衡老师一派云淡风轻,轻轻的抚着胡须,也不急于搭话,而是定定的看着刘湘。
良久之后,玉衡老师才轻声劝慰道,“我玉衡儒门,传自汉代公羊世家,曾历经西汉东汉、南北对峙、唐宋之盛,以及明清之末世,至今也有数千年之久,虽不敢与孔氏媲美,却也相去不远,万事戒之,乱”。
刘湘似乎略有所感,仿佛回到了蒙童之初,不由自主的轻声背诵《大学》首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都是千百年来,集儒家学说之大成的典籍,表面都是孔子或孟子所作,其实都是千百年来,由无数儒家弟子,共同努力编撰的结晶,不过大多是托古撰文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