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技术兵种-《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2/3)页
还什么100毫米以上的口径,还一千门之多,你当是买大白菜么?
还是白崇禧深知圣意,有些自嘲的向刘司令交底,“中央军都是些75毫米的山炮,而100毫米以上的,目前只有百来门新炮,其余全是几十年前的老爷炮,论真实威力,还不如新锐的75毫米野炮”。
刘郧却将信将疑。
这厮有些口无遮掩的问道,“不会吧?我记得前些年,南京不是从德国引进了一批重炮么,难道也是假的?比如炮兵第10团,FH-18 32/L型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7400米”。
问得也太直接了点,你让老蒋怎么回答呢?
还是蒋百里比较仗义,一声干咳,就顺势接过了话题,“亦诚,你常年待在川西,对南京的事根本不清楚”。
“嗯,这么说吧,南京、上海等地过于繁华,而且比较容易泄密,在哪里训练炮兵都不太合适,只好将这些宝贵的重炮,运到了武汉与长沙”。
“何况,总的数量也就四五十门”。
刘司令顿时就傻眼了。
难怪在另一个时空,在整个淞沪会战,都不见德制150毫米重炮的踪迹,原来早就拉到了武汉和长沙,搞得日本鬼子在发起进攻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遭到重炮集群的突袭,最后总是徒劳无功。
后世的网络水军们,还以为重炮早被日军的飞机给炸毁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大炮就是用来杀敌的,像老蒋这样藏着腋着,究竟图个啥?
这批德制重炮,如果能及时加入淞沪战场,鬼子岂会那么容易占领上海与南京。
对于刘郧的诸多疑问,老蒋也是一头大汗,有些苦笑的解释道,“这批重炮的造价到还是其次,关键是华夏自己造不出来,而德国人也不会再卖了”。
刘郧也心酸不已,堂堂四万万同胞,竟然造不出150毫米的重炮。
另外,老蒋恐怕还少说了一点,因为华夏连150毫米的炮弹,都造不出来,德国的原装炮弹,是打一发少一发,难怪只有当国宝一样深藏起来。
也罢,刘司令也不再纠缠重炮了。
他有些急切的问道,“使用重炮的人呢?从德国运回重炮后,我们应该训练出了不少的炮兵,这些炮兵呢?”
“因为需要足够多的炮兵,一千门大炮,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啊——,你是说?”。
还是老蒋反应快,即刻把握住了关键之处,有些悔不当初的问道,“你们川西兵工厂,就能生产150毫米大炮,而且高达一千门?”
“亦诚啊,你可坏了大事了”。
“你干嘛不早点说呢?若是我们能装备十多个150毫米的重炮团,又怎会怕他们日本鬼子侵华,现在倒好了,即使有了这些重炮,也没有足够的炮兵可用了”。
刘郧也无可奈何,他又不是神仙,又怎么可能算无遗策。
他只好将眼睛一翻,直奔主题算了,“校长,你就透过底,假如能生产150毫米重炮,华夏能使用多少门,如果换成122毫米重炮,又能装备多少?”
这可将老蒋问懵了,他是民国的大佬不假,还是民国的总裁也不假,却不是事事皆知,巨细无遗好不好。
说到重炮兵之事,还是薛岳将军最清楚。
因为老蒋的这点家底,早被这厮给惦记上了,“嗯哼,目前150毫米的重炮炮兵,已经轮训了三次,可以组建三个重炮团,每团装备48门重炮,每团辖三个炮兵营,每营辖两个炮兵连,每连辖四个炮兵班,每个班伺候一门重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