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技术兵种-《胜利之钢蚁雄心》


    第(3/3)页

    这个重炮兵怎么回事,难道实行的不是“三三制”么,比如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么,怎么到了老蒋的炮兵团,说变就变了呢?

    还没等刘司令开口,惦记着川西重炮的薛伯陵,就开口解释了。

    “因为三三制,是步兵部队常用的编组体制,而炮兵编组却源于英制,遵循的是二二制,以前习惯用称之为——炮组、编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和总队等等”。

    “现在只是换了种说法,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这么一说,刘郧即刻就清楚了,原来炮兵班不该叫炮兵班,而是该叫“炮兵组”,恰恰又容易与弹药组、运输组和观察组混淆,所以才改为炮兵班的。

    同理,一个炮兵编队才两门大炮,往战场一放,都不知道用来干啥,想定点清除敌方的轻重机枪,好像已被迫击炮给替代了,日本鬼子就更节约了,已经改由掷弹筒来负责此事了。

    在20世纪初叶,缘于无畏舰与超级无畏舰的兴起,各国海军用“事实”告诉全世界,“全重炮军舰”的效能,是老式军舰的三倍以上,而军舰上所配备的同口径、同射程的超级重炮,应该必须是八门以上。

    为了提高炮击的准确率,最好采用齐射或半齐射,若是半齐射的话,应该是四门以上。

    然而,海军无畏舰的革命,也导致了陆军炮兵的变革。

    因此一支完整的炮兵部队,就该拥有八门大炮,为了保险起见,多以十六门为佳,一个半齐射就是八门,刚好是海军全重炮理论中,对大炮数量的最低要求。

    这样一来,八门大炮刚好构成炮兵中队,而俩中队刚好组成炮兵大队。

    川西能生产重炮,刘司令就是长官。

    薛岳上将(中将加上将衔),是民国组建重炮集团的倡导者之一,但凡某人是有疑问的地方,他都会一一的解释,就连半齐射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简单的来说,半齐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则提高射速,因为队伍越小射速越快,二来方便观察炮击情况,好及时修正弹道诸元。

    刘郧反正是门外汉,曾在南京陆大军训过而已,薛岳所说的东西太专业了,他听得似懂非懂。

    不过大体上是听明白了,以前在研制173毫米大炮时的所有疑惑,他总算是全搞懂了,比如炮弹内的一大堆发射药包,他就一直都没闹明白过,手册上为什么标注了0——9号加药。

    原来0号加药,就是足额加放发射药包,比如是十个药包,就一个不能少,之后每增加一个号码,就多抽出一个药包出来,若是需要3号加药的话,就抽出三个药包,直到9号加药,剩下一个药包为止。

    待一切问题都搞定之后,薛岳才垂涎三尺的问道,“亦诚老弟,你看在什么时候合适,将一千门重炮送来南京,嗯,当然武汉也行,走铁路的话,万一被日本鬼子的飞机,或间谍给炸毁了,就太可惜了”。

    一千门重炮?

    刘郧真是懒得理他。

    他坐在沙盘前,足足沉思了好几分钟,才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伯陵兄,如果换成122毫米榴弹炮,我们目前能组建几个炮兵团?嗯,我是指能投入到淞沪战场的那种”。

    此话将老蒋等人说得老脸一红。

    不过刘司令有飞机大炮在手,他才是真正的大爷。

    只好让白崇禧出来唱大花脸,“亦诚老弟,这玩意说难不难,不过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需要整训几个月,可以组建十来个炮兵团,当然,在仓促之间想投入使用的话,五六个团就是极限了”。

    刘郧在心默默的算了一下。

    一个炮兵团,满打满算,也就48门重炮,若按十个122毫米重炮团计算,也就500门左右,至于150毫米重炮团,即使是将薛岳所说的数量加倍,也才5个团,也就250门左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