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章 太监也温柔-《大明春》
第(3/3)页
不得不说,明朝的读书人眼界还是比较开阔的,也有探讨精神,这些东西要是放在清朝说,绝对大逆不道,但明朝中后期正是百huā怒发的学术蓬勃时期,乖官的言论并不算离谱,比他的言论离谱的学说多的是,别的不说,像是仁义礼智信被斥为五贼,这虽然只是个别学说现象,但可想而知这时候对学术的宽容。
报还没办起来,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瞧着一堆读书人在那儿口沫横飞争论,到底朝廷对士绅不纳粮是好还是不好,乖官就有成就感,不管怎么说,这个头算是开起来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不是么!
当然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乖官也没痴心妄想一天就搞定天下人的思想,这毕竟不是打仗,能够毕其功于一役。
到了月底的时候,天气愈发炎热,乖官不耐烦热,走到哪儿都一堆昆仑奴跟着,冰鉴随身带几个,导致宁bō人看见黑黝黝的昆仑奴就知道了,国舅爷上街啦!
有时候乖官未免也自嘲,怎么没人给我起个净街虎的绰号啊!我可是强抢过民女的啊!按道理,应该是一出门,大街上就喊,净街虎来啦!然后呼啦一下就满街空旷……
实际情况是,宁bō人如今对国舅爷很有好感,为何,这可是当街大骂阁老家全是刮来的民脂民膏的,这样的国舅,五百年出一个,何况国舅的老师宁bō府如今正在按原先的价格大肆收灯芯草,虽说江南大旱,很多天不下雨,可越是这样,官府还能按照原来的价格收受灯芯草的举动就愈发显得可贵,据说民间已经有人喊沈榜沈府台为沈青天了。
国舅整日与一帮名士为伍,急煞了一个人,浙江巡抚蔡太,这可是准备要把闺女嫁给国舅的拜把子兄弟钟离的,蔡太先还稳坐钓鱼台,后来得知钟离还在扶桑未回,这时候国舅得了大批金银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了,估计锦衣卫早就把消息递到皇上跟前御览,内阁似乎也没发出什么声音,蔡太就着急了,如今这局面,有些看不透啊!叫了爱妾十九娘来一起参详,就打定主意,赶紧把闺女嫁出去。
但是堂堂一省巡抚,要亲自登门推销自家女儿,还是推销给国舅的拜把子兄弟,一个武将,这个……任凭蔡太脸皮再厚,还真干不出来这种事情,故此把他急得每天团团转,可合适的冰人又不好找,关键就是说的亲并非国丈的亲戚,难不成直接去寻钟离的家人?且不说他以前是绿林出身,家人不知何处,即便知道,本来就是为了抱国舅大tuǐ的,去钟离家中岂不是舍本求末了么!
最后蔡太坐不住,老着脸皮就跑了一趟南京,跟南京守备太监牧九公说了一下,这南京守备太监的位置,本来有谣言传说要座位上要换人,可结果光打雷不下雨,最后大家也都明白了,估mō着,牧九也是在京里头活动过了,这位置看来暂时也动弹不了。
听到蔡太拐弯抹角说的话儿,牧九公白净无须的脸上就lù出一丝说不出味道的笑容来,蔡太也知道,自己这么急吼吼的去抱国舅的大tuǐ,牧九公怕是心里头肯定不舒服,不过,抱住了国舅的大tuǐ就是抱住了德妃娘娘的大tuǐ,就是抱住了皇上的大tuǐ,这时候却也顾不得可能会跟牧九公之间弄出嫌隙。
幸好,牧九此人肯跑到南京做守备太监,虽然也贪银子,但野心和脾xìng比起北京那些,还是要淡得多的,到南京为官,不就图个安逸,竞争不大么!何况蔡太一直也把他奉承得很好,这趟来,也送了银子,牧九也不愿意和蔡太弄出嫌隙来,虽然略有些不痛快,却也答应了,把蔡太欢喜的不行。
看在银票的份上,牧九亲自跑了一趟宁bō,这老太监登门的时候,乖官迎来了一个客人,苏州曹大家,曹鸳鸯正缠着乖官去南京见一见郝文珠,好给她和郝文珠二人编写唱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