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月天烈日蒸熏… 而应试考生坐卧、写作、饮食、大小便都在这一方小天地之内,又加以烧饭的炉火灼烤,号房不仅闷热,更有异味经久不散; 逼仄的空间、乡试的特殊性、寒窗苦读多年的希望、家人亲朋的期盼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光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 九日之期转眼即过… 陆珏在这乡试应考的九日里见识过有人放声痛哭,也见识过有人癫狂大笑,甚至也见识过年过五旬,熬不住应考之辛而猝死被抬出去的… 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 莫过于此。 三场考罢,监考官收卷后首先将卷子交给弥封官,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全部折叠起来,用空白纸覆盖弥封后,加盖骑缝章… 这是第一道程序叫‘弥封’,又叫‘糊名’,类似于陆珏前世高考的装订密封,阅卷人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是谁的试卷… 然后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考官凭借誊抄副本评卷。 这是第二道程序叫‘易书’。 大岐科场为了防止誊录手作怪,规定誊录手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 考生的原始试卷因用黑墨书写,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都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除此之外,施行锁院到放榜后的阅卷科考官们还有‘对读’、‘荐卷’、‘复核’、‘查卷’等等一系列流程… 确保每份朱卷上至少有六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如有违反规定代人改窜者,查出后责任到人,轻则革职,重则掉脑袋…… 贡院,帘内。 京都而来的科考官们分房阅卷。 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 此外还有同考官,又称房官或房师,担负分房阅卷的任务。同考官一般是从各道内调用进士出身的官员充当。 他们本就是由科场走进官场的过来人,文章好坏,立意高下可谓一眼便知… 帘内丙号阅卷房。 一位须发皆白的同考官审阅朱卷,或是吹胡子瞪眼的叱骂‘狗屁不通’;或是抚须点头的嘀咕‘差强人意’;偶见佳作也会捧卷研读道一句‘有点意思’。 在他这等老学究眼中,乡试这一级别的科考毕竟还是稚嫩了些… 莫说‘有点意思’了,便是‘差强人意’的都只占极少数,大多文章都是‘狗屁不通’。 老学究一把年纪了,阅卷看到一篇文章写的驴唇不对马嘴,气的面色发青,紧忙将随身携带的药丸倒出几粒塞入口中,又顺了顺胸口,才勉强平复下情绪… 他也暗自思忖着‘看来老夫真是老了,以后这阅卷的活儿,能推脱还是推脱吧,少受点气也能多活几年。’ 第(1/3)页